任何人都可能會滑倒、絆倒、跌倒,隨著人年紀漸長,身體自然退化,老年人跌倒後所造成的傷害更大,也往往是導致老人住院、遷往養老院或安老中心的主要原因。
但大多數的跌倒是可以預防的。因此,若家裡長輩曾經差點跌倒,應該視其為緊訊,好好的評估,了解年長者生理的情況及住家環境的情況,將跌倒的風險降至最低。
當年長者因為跌倒而送入醫院,醫院除了會針對受力撞擊的部位做詳細的檢查,醫療人員也要了解跌倒當時的狀況、跌倒的地方、跌倒的時間,評估是否有潛在的急性感染導致瞻望,或突發的急性疼痛,或其他疾病的急性發作造成跌倒。我們也要了解個人已有的疾病狀態、認知功能、藥物的使用、步態及平衡功能、是否需要心臟血管及神經系統的評估。
老年人跌倒,可能是由不同因素結合而導致的。我們可將造成跌倒的原因分「個人因素」及「環境因素」。今天的內容將與您分享:常導致老年人跌倒的個人因素:生理老化及慢性疾病,並提供幾個預防辦法。
視力退化
老人年可能是單純視力的退化,也可能是眼部疾病,像是白內障,青光眼或黃斑部病變,導致看得不清楚,較難判斷周遭物件的距離及深度,而造成絆倒或跌倒。
◆◆◆護理師溫醒提醒◆◆◆
若發現有視力產生變化,盡早檢查配合治療 ,可以避免惡化。建議定期檢查視力,配戴合適的眼鏡 (閱讀時配戴老花眼鏡,行動時配戴看遠的眼鏡)。若戴帶的是雙焦點眼鏡或多焦點眼鏡,走路或行走樓梯時更要特別留意,尤其是第一次配戴的時候,正確穩定踏出步伐。
◆◆◆護理師溫醒提醒◆◆◆
老年人對強光更為敏感,對於光線與黑暗的驟變需要更多時間來調適。當要進出光線快速變化的環境(例如從較暗的室內停車場走到日間戶外)。可放慢腳步,或暫時停下來,讓雙眼有時間作適應。
活動度下降
肌肉力量下降、關節僵硬、關節疼痛,這些都可能會改變走路及活動的靈活度和平衡感,甚至改變關節的外形。適當的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強壯、改善平衡感,進而降低跌倒的風險。
◆◆◆護理師溫醒提醒◆◆◆
當關節疼痛會影響日常活動,請諮詢醫生及物理治療師。按醫生指示,正確服用止痛藥、適度的冰敷或熱敷並保持活動,也有助於控制疼痛及僵硬問題。
◆◆◆護理師溫醒提醒◆◆◆
每位年長者的慢性疾病、疼痛狀況都不相同。建議請教醫生及物理治療師,依照個人狀況,指導合適的運動方法或包括加強平衡感和肌力的訓練、運動強度及注意事項。
頻尿或夜尿次數多
老年人可能因為疾病或器官功能異常和,有頻尿或是夜間多尿的狀況。尤其是夜間多尿症會剝奪老年人的睡眠,可能因為次數多增加了疲勞感 ,提高跌倒的危險。
◆◆◆護理師溫醒提醒◆◆◆
如果家裡年長者曾經因為頻尿,夜尿次數多,急著前往廁所差點跌倒,建議可以適當的使用尿壺和床邊廁椅。或更深入瞭解造成頻尿或夜尿的原因,再來解決問題。
除了以上這些生理的老化可提高摔倒風險,有些常見於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也會增加跌倒的機會。
疾病後有活動障礙
若老年人曾因為中風後肢體障礙,或罹患會影響身體活動能力的疾病(像是帕金森症),除了定期與醫生進行檢查,也建議持續與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配合復健。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當血糖指數不穩定時,可能會感到頭暈無力。如果這樣的狀況重複發生,除了要監測血糖值之外,也建議回顧當下的情況,是用餐前還是用餐後?服藥前或是服藥後?這些資訊都可以提供給醫生,以確認是否需要飲食或藥物調整。
頭暈或姿位性低血壓
老年人有頭暈、暈眩的狀況。建議求醫,盡可能了解造成暈眩的原因,做適當的治療。當在迅速站立時感到頭暈、暈眩或重心不穩。建議在想要站起時慢慢行動。轉換體位時,動作切勿太快。
情緒或認知障礙
嚴重的情緒障礙或失智症,也會造成判斷力下降,不易察覺周遭環境無法迅速作出反應,甚至喪失肢體活動能力。除了藥物的控制,適當的陪伴能更有效的避免跌倒 。
◆◆◆護理師溫醒提醒◆◆◆
有些藥物可能帶有睏倦、暈眩的副作用而增加跌倒的風險。當服藥後有明顯的不適,請與醫生討論。無法避免,行動或變換體位時盡量放慢速度。
希望以上內容能讓您更加了解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常見因素並加以注意與預防 。
我們將在下集分享如何打造更安全的住家環境來預防老年人跌倒 。
◇◇◇ 此音頻節目為經驗分享,並不能取代醫生及其他醫療人員的專業意見 ◇◇◇
◇◇◇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現了健康狀況,請及時就醫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