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是臨床上年長者常見的入院原因之一 。年長者可能因為排尿功能的下降 ,例如:前列腺疾病、膀胱頸硬化、女性子宮脫垂等等因素,造成尿滯留增加,而引發尿路感染,也有部分是清潔不當導致尿路感染。
泌尿道感染可以是一個直接影響生活的急性症狀,一般常見的症狀是發燒、頻尿、排尿燒灼感、排尿疼痛、甚至血尿、腹痛、腰痛,臨床也常見老年人會出現急性紊亂,疲倦,噁心。老年人可能只會出現單一症狀,也可能同時有多個症狀。
泌尿道感染了怎麼辦?
- 正確使用抗生素
治療天數沒有一定,依照個人的嚴重度和藥物做調整。可能是口服用藥,也可能是到醫療院所透過靜脈給予抗生素治療。
- 多喝水
在沒有飲水限制的情況,鼓勵多喝水多排尿。 建議每天每公斤約30ml,例如60公斤的人一天飲用水約1800ml(患有慢性心肺功能異常或腎功能異常患者應按醫生建議量飲用)。
◆護理師的溫馨提醒 ◆
抗生素應按照醫 囑完整服用,不自己停藥。 常常口服抗生素一吃下去,泌尿道感染症狀就立刻緩解了許多,因此許多年長者發現沒有症狀了就自己停藥,但可能幾天之後症狀又回來,才又再把藥吃完。這樣子反反覆覆,不但延長感染治療期,還容易養出有抗藥性的細菌。
銀髮族預防尿路感染的方法
- 平時就要養成飲水充足的習慣。
- 適當的清潔與衛生(每天洗澡時正確清潔私密處、如廁後應從陰部往後至肛門擦拭)。
- 定時更換失禁產品(衛生棉墊,成人尿片)。
- 不要憋尿。
- 避免便秘。當大量的糞便堆積在腸道也可能壓迫到膀胱造成排尿障礙,增加了尿滯留而提高泌尿道感染的風險。
長期導尿管及尿袋照護的注意事項
尿管照護注意事項
- 每天洗澡時正確清潔尿道口。導尿管是直接從尿道口插入進到膀胱,因此尿道口、會陰部的清潔更為重要 。
- 臥床長者也是至少一天一次清潔尿道口,若有排泄物沾污時,應增加清潔次數。
- 清洗方法為由上往下清洗及由內往外洗,勿來回擦洗。
- 注意檢查導尿管位置避免拉扯、受壓及或扭曲,以維持導尿管通暢。
尿袋護理注意事項
- 尿管避免受壓及扭曲,尿管與尿袋接頭處應保持密合。
- 尿袋位置應低於膀胱,尿袋出口處應隨時關閉,不碰觸地面。
- 尿袋要定時傾倒,當達1/2至2/3量時即可傾倒。傾倒尿袋前後都要正確洗手。
- 觀察尿量、尿色、尿味。若有不小心拉扯導尿管可能會有出血現象,可先觀察再與居家護理師聯絡。
- 當在家出現有滲漏、阻塞,應通知居家護理師或返院重新更換導尿管。
◆護理師的溫馨提醒◆
如有泌尿道感染的徵兆發生:發燒、發冷、尿道疼痛、尿液沉澱物變多、尿液混濁、異常異味、尿道口分泌物增加、下腹疼痛、意識改變、急性紊亂。應立即就醫。
建議首次放入永久尿管的老人及家屬,在住院期間多練習正確的尿管護理及尿袋清空。
紫尿袋症候群
紫尿袋症常見於行動不便、臥床、腸道機能較差及長期使用導尿管的老年人。當我們在醫療院所發現病人有紫尿袋症時,我們會觀察是否有出現泌尿道感染症狀並告知醫生 。(當病人沒有出現泌尿道感染症狀,有些醫生是不會採取積極的抗生素治療。)
照護方面,我們要隨時檢查病人生殖器官的清潔、確保病人的水份攝取、以及保持病人排便順暢。若有需要 ,會採無菌技術更換導尿管及尿袋、採取尿液樣本送檢、並按照醫囑予抗生素。
希望以上內容能讓您更加了解銀髮族泌尿道感染的預防與長期導尿管的照護事項。
◇◇◇ 此音頻節目為經驗分享,並不能取代醫生及其他醫療人員的專業意見 ◇◇◇
◇◇◇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現了健康狀況,請及時就醫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