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年長者都有一到多種的慢性疾病用藥。我們臨床護理人員也很重視病人服藥的安全以及評估年長者們回到家後是否也能夠正確服藥。
尤其是獨居在家的老年人,可能因為記憶力下降、視覺機能衰退、無法閱讀藥品標示、不良的藥物副作用、或用藥觀念不佳……等等,都會導致年長者服藥錯誤或自行停藥。
今天的內容要分享臨床上,最常見年長者未按時服藥或拒絕服藥的原因,並提出一些辦法給您做參考。
從臨床照護經驗中發現,大部分沒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們,沒有按時服藥都是有原因的。因此針對年長者未能正確服藥原因,來提出解決辦法是最適當的。
以下列出幾個臨床上年長者最常見未按時服藥或拒絕服藥的原因及辦法:
- 忘記了
- 無法識別藥物
- 藥太大(多)顆,吞不下
- 副作用的不適
- 觀念錯誤
忘記了
針對老年人忘記服藥的狀況,從生活中製造提醒辦法,例如設置鬧鐘,或是冰箱上貼提醒話語、月曆上的格子做標記、手機鬧鐘或APP…等。
我們也常常見到很多家屬會幫忙把全部的藥分放在一周七天的藥盒子裡, 或是一個月份的藥盒子裡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藥物特別怕長時間與空氣接觸而抗氧化或潮濕,這類藥物就不適合事先拆封放進藥盒裡。
◆護理師小提醒◆ 若有協助分裝,原本的藥袋都要先保留著。例如有換藥,有些藥不用再吃了,需要從藥盒裡拿出來,但是又不記得長什麼樣子,這時候就可以回到原本醫院發的藥袋,藥袋上面會形容藥物的顏色形狀,以便識別。
無法識別藥物
年長者可能因為記憶力下降,不記得醫生在藥物上做了調整或加了新的藥 ,在不清楚的情況下拒絕服用,也是臨床上很常見的。這時除了耐心地說明,家人可以協助用大字體或圖型標記在藥袋上方便老人家識別藥物。重複幾次的提醒跟說明,老年人就會接受改變。
◆護理師小提醒◆ 在每次就醫領藥後,家人可以協助整理一下所吃的藥物(包括維他命),過期或沒有再繼續服用的藥物,可拿回醫院或到家附近的藥局,請他們做處理。如果發現有藥物是沒有繼續服用,但仍持續再拿,也建議主動向醫生提起,不浪費藥物資源。
吞藥困難
有些藥品比較大顆又不容易吞嚥,這也是老年人排斥吃藥的一個常見的原因,如果家裡老年人有口述這樣的狀況,可以回診時與醫生溝通,選擇較易吞的、或液態的又或是其他形式的藥物。
◆護理師小提醒◆ 如果常發現吞藥後有咳嗽或是喝了很多次水,藥物仍留在口中沒有吞下去,這表示可能有吞嚥上的障礙,會建議到醫院的「復健科」、「耳鼻喉科」掛號,把吞嚥困難情況告訴醫生,醫生會檢查、評估轉介給「語言治療師」做專業的吞嚥評估並提供適合的吞藥辦法,也可能做進一步治療。
藥物副作用
難以承受的藥物副作用,像是頭暈目眩無法起身 、噁心導致食不下嚥、心悸難受無法活動,這些已經影響到生活作息的副作用,想必也會導致老年人自己停藥,因此應該與醫生溝通,更換為副作用較小或其他替代藥物。
希望此內容能讓您更加了解如何協助家中年長者的服藥順從性以確保老年人用藥安全。
◇◇◇銀髮族服藥順從性的下半集內容將有更多的經驗分享◇◇◇
此網站內容為經驗分享,並不能取代醫生及其他醫療人員的專業意見。如果您的家人出現了健康狀況或有醫療相關問題,請尋求專業及時就醫治療。